档案里的故事 | 筚路蓝缕奠基业

发布者:种金成发布时间:2022-11-10浏览次数:110

      1955年3月13日,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(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)开学典礼隆重举行,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。为了记录这一重要历史时刻,3月16日,蔡知新组织了几位同学在学校门口“摆拍”了下面这张照片,如今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最早期的校门影像。之所以说是摆拍,是因为学生吃住、上课都是在校内,不需要进出校门,是专门找学生佯装手拿书本走出校园拍摄的。看着眼前的场景,蔡知新感慨万分,筹建学校的艰辛历历在目……

   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门

      1954年6月,18岁的蔡知新满怀期待地拿着江苏省卫生厅的介绍信来到邀贵井14号报到。这里是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的旧址,这所学校已经被撤销,现在这里正在筹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,他正是被分配来参与筹建的。前来迎接他的是冯展,看到有新人报到,冯展很是兴奋,激动地握住他的手:“你就是蔡知新吧,你好你好,我是冯展,我比你早来三天,我是从华东血吸虫病防治所调来的”。左边院子里,由崑笑意盈盈地走来,冯展迫不及待地向蔡知新介绍:“这是我们的副校长由崑,他是从第五军医大学调来的,他就住在这个院子里”,由崑握住蔡知新的手:“欢迎欢迎,我们的队伍齐了”。正是这三人,开启了仅仅数月的筹建工作。

       次日,由崑便召集二人开会,讨论、布置筹建相关事宜。学校的建设目标是在来年开春招收学员,让新来的学员能上课、能生活,让各地来的中医师们开始进修,时间很紧迫,任务很艰巨。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撤销时并没有留下什么设备、物资,仅有两个班的课桌以及三四十张双人床,此外就是空房间。首要任务是解决教室和住宿问题,准备桌、凳、床等学习生活必需用品,确定了大概数量,蔡知新和冯展便自行到延龄巷的南京木器厂去挑选、订做,并叮嘱必须按时交付,保证开学。接下来,由崑要求二人着力筹建生化实验室、解剖室和图书室,这三个室完全是一张白纸、一无所有,要想建好首先要了解建设这三个室必须购置的设备的品名、型号、性能、使用方法等,由崑带领蔡知新和冯展,多次前往位于南京山西路丁家桥的第五军医大学参观、考察,详细了解每一种设备的名称、使用要领,蔡知新擅长绘画、木刻,参观时便把需要购置设备的样式、尺寸等现场画下来、标记好,然后再到市场上对照着购置,设备大致准备齐全后由崑还把第五军医大学的老师邀请来一一检查,做到万无一失。图书室的建设最为繁杂,由崑的要求是“中医的、西医的、古今医籍、文科理科、四大名著、工具书不一而足”。三人多次开会商讨,确定了购置大纲和清单,蔡知新和冯展开始不计其数地往返新华书店选书、购书,书籍买回来后,还要分门别类登记、编号、上架。为了方便学生借阅,蔡知新还设计制作了手写后盖章的借书证,至此图书室就诞生了,“三大室”也基本建设齐全。开学准备工作大体完成之时,才发现还没有正式的校牌,由于时间紧迫,蔡知新和冯展再次来到木器厂,精心挑选了木板,切割、打磨、上漆后,二人搬运回学校。在由崑的指导下,蔡知新再次发挥特长,自己买来油漆写下“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”的校牌,写好后亲手挂上。1954年恰逢百年不遇的水灾,大雨如注,邀贵井进出学校的路段都被淹在水里,深达膝盖的积水,给筹建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,但为了保证正常开学,建设工作一直如期推进,从盛夏到寒冬,由崑、蔡知新、冯展忙碌的身影一直穿梭于邀贵井。

       学校的顺利筹建还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,时任卫生厅厅长吕炳奎,作为江苏省中医学术研究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,积极提议创办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,在学校建设过程中,时常亲自出马,到学校与由崑共同商讨、解决学校建设中遇到的困难,指挥、监督学校的筹备工作。政府还任命知名的针灸学家承淡安为学校校长,中医药学家叶橘泉为副校长,为学校的建设掌舵护航。

       1954年底,设在苏州的康复医院撤销,陆续调来一些人员。首先是炊事人员,接下来是徐维忠调来任学校文书,许士美任政治辅导员,封士清任支部书记,戚功远任会计,还有从常州调来的赵增媛任业务辅导员,加上蔡知新和冯展,共三名业务辅导员,其中赵增媛负责生化实验室,蔡知新和冯展负责解剖室。再后来,从扬州调来的樊天徒任教务长,南通的周筱斋、孙晏如,苏州的宋爱人,淮阴的李春熙等加入教师队伍,还调来第五军医大学的张世明任解剖老师,人员配备齐全,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便算正式建设起来了。学校开学后就开始了中医进修和针灸专修教育,自此新中国有了专门培养中医人才的基地,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。

       忆往昔峥嵘岁月稠,这段艰苦创业的岁月已经过去,但那些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永远留在南中医人心中,成为一众创业先贤功不可没的丰碑。他们“衣带渐宽终不悔”的创业精神将永远赓续传承下去。

【注:文章根据相关档案文献资料整理编写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