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完成校史馆建设并开馆运行,打造校园文化新地标
经过广泛调研、精心谋划,有序推进史料挖掘、大纲撰写、设计施工、陈列布展等建设工作。在施工周期不足两个月的情况下,坚持一流标准,精心打造。校史馆于2024年9月30日建成开馆,全面展现了学校的奋斗征程和辉煌成就。
2、编撰出版《南京中医药大学70年大事记》,展示学校发展成就
全面、客观、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历史上的大事、要事,全书共81万字,插图150余张,现已分发至全校各部门,成为我校史料查考、校史研究、文化传承的重要参考用书。
3、召开2024年全校档案工作会议,提升档案工作治理水平
系统介绍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,对专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,增强“新档案人”档案意识,规范档案管理流程、确保归档质量。
4、开展档案归集工作,丰富档案资源建设
整理归档文书档案 561卷,教学档案1877卷,科研档案649卷(件),财务档案1851卷,基建档案11卷,名人档案380件,实物档案41件;电子文件97580件,照片75439张,视频268件,OA系统收发文1132件,研究生论文1949件,电子档案35713件,微信公众号电子文件1212条等。征集到500余件重要文献、照片、音像及实物等珍贵史料。
5、做好档案利用工作,提供优质查档服务
全年接待查档人员1300余人次,查阅档案5000余卷,借阅档案3311卷。开具学习证明、打印中英文成绩单及英文学历学位证书750份,开展学历、学位认证273人次,提供事业单位法人证269人次。办理电子邮件查档975人次,电子档案借阅235人次。
6、配合70周年校庆,精准对接档案需求
参与校园网改版工作,建设“校史流长”“建校先贤/南中医学人”版块。联合校庆办推出“你好校友”视频号,向校友讲述南中医故事。协助做好校庆宣传片拍摄、优化工作及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。
7、完成2023年度档案数字化扫描,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
完成文书、学籍、照片档案等共计20多万页的数字化扫描。完成2024年各批次毕业生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共计15031份数字化扫描。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系统电子借阅功能,实现档案在线远程利用。赴泰州校区交流指导档案管理工作,协助开展档案异地备份。
8、宣传“《中药大辞典》原稿”,深挖档案文献遗产价值
在国际档案日,发布推文《著名中医药文献学家宋立人研究员口述<中药大辞典>编撰历程》。配合拍摄纪录片《蒲公英为啥叫“蒲公英”?来<中药大辞典>原稿中找答案吧》,在江苏电视台新闻频道《兰台藏珍》节目播出。
9、成立“校史长歌”学社,开辟育人第二课堂
招募选拔学生志愿者40余人,承担校史讲解、史料挖掘、宣传推广等工作。至今,学社成员已配合完成百余场讲解服务,累计接待各类参观数千人次。
10、场馆育人获批立项,构建思政教育新场域
《沉浸式思想引领:以校史育人构建大思政新格局》获批2025-2026年度我校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。拍摄制作“承先贤典范,育后学英才——《中药大辞典》蕴含的教育启示”思政微课视频。
11、开展校际、馆际交流,开拓工作思路
本年度与南京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、河海大学、南京医科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医学部、协和医学院、首都医科大学、浙江中医药大学、广东药科大学、上海市嘉定区档案局等单位开展共建共享、合作交流,推进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12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,夯实专业素养
刘洪入选江苏省科技传播专家,当选为江苏省药学会医药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获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校务工作研究会2024年度重点课题立项;王兴娅入选江苏省档案专家库;刘洪、种金成、邱韵萦分别在“2024年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校务工作征文”“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2024年学术征文”中获奖;邱韵萦获“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先进个人”。